開發一生的大腦潛能

一粒最大的栗子有多大?我的兒子出生時手掌只有栗子那麼大,體重不足五磅,短暫在我胸口逗留作肌膚接觸,便因體温低而被送到特別護理病房。我心裏一直歉疚。於是, 我在營養方面花大量心思, 不論母乳,奶粉和固體食物等,我都一絲不苟。

其實,營養豈止食物!兒子快一歲了,他需要的養份更多,包括身體,腦部和性格上的培養。 身體的培養相對簡單,可以從飲食,運動和睡眠入手。腦部和性格的培養卻複雜得多, 因為這兩部分都不只是直接對孩子培養,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眼界、心態和修為。

我們先談談腦部的培養。 於嬰幼兒階段,即0至3歲這段黃金期,嬰兒的大腦發展迅速極為,每次新的體驗都會增加他腦內突觸的連接數目,以及增強突觸的密度。這些腦部型態和結構形成今後智力、認知、情緒、行為、社交等各方面發展的基礎。

那麼黄金期後, 我們的大腦便大致定型了?

研究發現,大腦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結構及功能,稱為神經可塑性(Neuroplasticity),大腦會因為我們的思想及經驗改變。所以,過了嬰幼兒期關鍵後,直至成年,我們仍然有機會透過心理訓練,改變大腦活化的形態和結構。值得一提是,特別在四至七歲這幾年,兒童的神經可塑性特別高,所以,語言、樂器和心理訓練也特別湊效。

怎樣的心理訓練最全面?

美國知名大學戴維森教授(Richard J. Davidson) 是大腦與情緒研究的先驅。戴教授透過嚴謹的實驗、腦電波 (EEG) 及磁力共振 影像 (MRI) 分析,發現「 靜觀」或「 正念」 (Mindfulness) 能夠增強大腦活動形態和免疫系統功能。他發現修習靜觀的人,前額葉左半部活動增強,代表焦慮降低,情緒狀態更為積極樂觀。注射疫苗後,他們產生的抗體也特別多。 此外,研究亦發現, 靜觀強化了前額葉皮質與大腦其他掌管注意力區域的連接,表示靜觀可增強專注力;而且修習靜觀的人較容易變通。 換句話說,修習靜觀有助提高認知能力。

所以,我相信跟兒子一起修習靜觀,將會是我和丈夫送給他腦部發展最好的禮物。

什麼是「靜觀」?

「靜觀」是指有意識地、不加批判地 、留心當下此刻而升起的覺察。 簡單來說,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,透過五官觀察當下每一刻正在經驗的感覺,或是覺察頭腦的念頭和當下的情緒。

例如,當雙腳踏在草地上,我們感覺到腳掌與草之間的接觸, 感覺溫度、濕度和柔軟程度; 也感覺到小腿、大腿的力量和身體保持平衡; 甚至覺察到念頭的升起,例如怕弄髒雙腳等。 又例如,當我們吃東西時,專注面前的食物, 觀察食物的色香味, 留心咀嚼和吞嚥的感覺。 除了日常生活的靜觀覺察, 有空時我們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做靜觀練習,如靜下來只觀察呼吸或步行。

跟孩子一起練習, 不但有助開發孩子的大腦潛能,更有助父母的情緒管理,更擅於應變, 昇華修為,提高我們教養的能力。

作為父母,你希望送給孩子一生受用的禮物嗎?

臨床心理學家 李智群博士

李博士累積二十年心理評估及治療經驗,對於兒童,青少年和成人心理評估及治療都具豐富經驗 。李博士擅長將複雜的心理學理論應用到心理治療和個人成長上,對治療抑鬱症,各種焦慮症,創傷後壓力障礙,痛症管理,失眠,因壓力引起的身心症狀和親子教養等尤有心得。

Next
Next

卓越的秘密武器--性格!